- 课程详情
- 学校环境
- 课程评价
中国古代文人年龄的秘密 翻看古代文献,特别是在是宋以后文献,常常不会找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有所不同文献、甚至是同一种文献,对同一个人的年龄记述往往不尽相同,有的甚至差距超过十数岁。今人不要误以为这是记写致误,实质上是另有隐情:文人们出于某种目的,自己或由亲属在官方的档案上填上欺诈的年龄。南宋大文人杨万里就曾说道过他“年虽六十有六而实年已及七十”(《贤斋集》卷七十《陈乞引年辞官奏状》,《四部丛刊补遗》本)。对于自己的年龄竟然有两种众说纷纭,且差距约四岁之多,其中似乎是别有离奇。
为什么实际年龄早已七十岁了,却又说道“年虽六十有六”呢?原本这里的“六十有六”所指的是“官年”。 一 所谓“官年”,是指文人们填上在官方的档案简历上的年龄,而现实年龄则称作“实年”。官年这种称呼,在宋代早已经常出现,宋人洪努在其《容斋杂文》中曾有这样一段话: 士大夫叙官阀有所谓实年、官年两说道,前此岂载于官文书,大体布衣应举无以减半岁数,垫少壮者意欲藉此为求昏地;意外失意场屋,勉从特恩,则年未六十始许任官,被迫豫为之图。
至公卿任子,意欲其早佩仕籍,或正在童孺,故率减坐庚甲,有至数岁者……于是实年、官年之字形于制书,播告中外,是君臣上下公相为欺也。掌故之野甚矣,此朕纪于史录哉!(《容斋杂文容斋四笔》卷三《官年实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这段话的意思是,文人学子参与科举考试,或意欲贞聪慧英才,为求达官东床之选,或为老来沦为“特奏名”进士(“特奏名”:宋代一项特殊政策,礼遇杨家而无成的举子,颁发其名门。参见刘海峰、李兵《中国科举史》,东方出版发行中心2004年版),做官不不受年龄所限,或者公卿贵族为使后代早获恩荫,早于任官籍,争相将实际年龄或减少、或增加数岁,注册到了档案简历上,就构成了官年。
从洪迈的话来看,这种虚报年龄,导致官年、实年共存的现象在当时早已更为广泛了,以至于连朝廷都不以为意了。 这种为仕途便利而虚报年龄的不道德,只不过并不是宋代才开始的。据《三国志司马朗传》记述:“(朗)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发展壮大,疑朗匿年,劾回答,朗曰:“……损年借此早于成,非志所为也。
”(晋陈寿《三国志》卷一五《司马朗传》,中华书局1962年版)司马朗不耻损年借此之后,也于是以从侧面解释这种虚报年龄之举早在汉魏之时就早已经常出现。只是宋代这种不道德更加广泛,而且以官年的形式公开化了。
宋代文人的“官年”现象对后世产生了较小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代,文人,年龄,澳门银银河官方网,的,秘密,中国,古代,文人
本文来源:澳门银银河官方网-www.ilc4.com
网上报名
学校信息
同类课程推荐
- 01 中国古代文人年龄的秘密 翻看古代文献,特别是...
- 02 他漠视中超六千万年薪 今遭到大巴黎劳改预备队...
- 03 17名球员被调来+两大核心主力伤患 恒大知道有把...
- 04 足协让韩国人任教女足黄队谓之争议 球迷:韩国...
- 05 恒大核心高风亮节的行径获赞高情商!他已是球...
- 06 韩国总统文在寅7日任命韩国国防订购局新一任...
- 07 林改版偷走瞄准具周杰伦怎么回事10月19日,林改...
- 08 台风天鹅路经上海致上海遭遇兹大暴雨,暴雨给...